新学期即将开始,教育部近日表示,今年秋季开学起,全国小学和初中启用新修订的道德与法治、语文、历史统编教材。
教材变化到底会给课堂教学和人才培育带来怎样的变化?记者27日采访了长沙市相关科目教研员和首席名师,他们对变化进行了解读,也给课堂教学跟老师提出了专业建议。
背景:后年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完成替换
“选材更加丰富,编排更加科学,育人导向更加鲜明”可谓修订后的三大变化。2022年3月,教育部启动了义务教育三科统编教材修订工作。教育部教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本次教材修订加强整体设计,系统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要求,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学习内容,加强国家安全教育、法治教育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相关重大主题的学习。
2024年秋季学期首先在全国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使用,2025年小学一、二、三年级和初中一、二年级使用,2026年,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全部完成替换。
课标是教材的编写依据,教材是实现课标的载体。目前的老教材是基于2011版课标编写,2022年4月,教育部印发《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(2022年版)》,开启了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征程。
2024年秋季学期,新教材将全新亮相,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新一代教材。根据教育部的通知,新教材是根据2022年版课程标准修订的。
变化:突出“育人为本”“素养导向”
这一轮新教材修订的编写理念、素材选择、编排方式等,突出强调“育人为本”“素养导向”,明确提出每个学科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,强化实践,对教育目标、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提出了新要求。
“作为一线语文教师,我们如何理解新教材的修订,又该如何用好新教材?就语文学科来说,首要的是,我们要正确把握和理解为什么要换新教材?新教材之‘新’在哪里?”长沙市两届小学语文首席名师、正高级教师邹玲静介绍,“新教材”其实是在原有版本基础上的修订完善,教育部要求是“稳中求进”,是为了更好体现2022年版课程标准的要求,从本学期即将使用的一年级语文新教材来看,新教材变化主要体现在“拼音课时拉长,降低学习拼音难度,注重幼小衔接”“单元名称改为‘阅读’,强调阅读的重要性”“会认字变少,降低学生认识生字难度”。
“新教材的唯物史观更为凸显,通过深入分析历史事件,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、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,进一步深化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知,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。”从历史科目的角度,长沙市教科院中学历史教研员周宽表示,这次新教材在编写上彰显出很多鲜明特色。
他举例表示,历史新编教材知识体系更为完备,“新教材在保留传统重要内容的基础上,与时俱进地增添了如三星堆文化、良渚古城等新考古发现,使得历史脉络更加清晰连贯,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全面、系统的历史知识。”
而且历史新教材学术特色更为鲜明,吸纳了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,如文明的标准等,提升了内容的权威性和准确性。对核心素养的培育也更为重视。新教材除了提供大事年表外,还增设了时间轴、学史方法等,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,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。
建议:遵循课标精神,尊重教学实际
湖南省特级教师、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,中学政治教研员袁苍松表示,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增加了“启思导航”“单元思考与行动”等栏目,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;新教材将个人与家庭、师生关系、同学关系、个人与集体等内容整合进了“成长的时空”这一个单元,内容整合增减后育人导向更加鲜明,“教材修订后与课标的关联更加清晰、紧密,也能更好地引导教师教学。”袁苍松建议一线老师,为了更好发挥新教材的育人功能,“首先要认真研读新课标和新教材,把握教材修订的时代背景、教材的育人价值和逻辑结构;要主动关注、认真分析党和国家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和实践成就,创设与课程内容有关的时事情境;要关注学生生活,厚植人文关怀,关注学生的家庭生活、校园生活、社区生活,增强课程的生动性和针对性;还要积极运用案例式、项目式、议题式等学生喜爱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,增强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和参与性。”
周宽建议老师们“勇于创新教学方法”,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故事讲述、情境创设、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,并充分利用时间轴、地图等工具,提高课堂的互动性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。还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。如线上博物馆资源、各种史料资源库、学术搜索引擎等,以丰富教学内容,拓宽学生的视野,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。
邹玲静表示,作为将新教材落地的一线教师,要准确把握新教材释放的教育信号,积极促进从“知识积累”向“能力构建”转变,注重培养阅读能力,打破学段壁垒,融合贯通、一体化培养,促进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与综合应用,保证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。
“新教材改动比较大,课文新,体例和教法新,一线教师担心跟不上,用起来困难。这可以理解。老师们原先积累的教学经验、教材教法,只要是符合语文教学基本规律的,都是继续‘有用’的,不必焦虑。老师们应根据自己所在地区、学校或者班级的条件,在原有基础上去逐步调整、改进与更新,步子要稳,不要一步到位,可以分步实施,减轻使用统编新教材带来的压力。遵循课标精神,尊重教学实际,就能用好新教材!”邹玲静建议。
据悉,教材修订过程中,教育部组织开展了大量的试教试用工作,全面检验教材的适宜性。长沙市近期已完成授课教师全员培训。
责编:刘丹 编辑:邱梦
来源:长沙晚报